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分别抢救一名90岁和一名87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位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医院细致入微的专业精神、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精湛专业的医疗技术赞不绝口,这不仅意味着医院已经实现了急性心肌梗死这种危重疾病救治的常态化,更表明江中二附院医护人员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优秀队伍,为区域及周边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患者为90岁男性,于11月3日突发胸闷、反应迟钝、出汗、说话无力,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岁数大,起病急,病程短,进入介入导管室前已处于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险。
该院术前诊断: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西医为急性心肌梗死。
该院急诊、介入导管室及其他科室同步启动,紧急实施局部麻醉下的心脏冠状动脉造影(CAG),造影显示:患者心脏左前降近段散在可见斑块,右冠状动脉近段95%狭窄,最终经过药物注射抢救,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为87岁男性,因“腹痛伴恶心呕吐”收住该院。
该院术前诊断,患者肌钙蛋白升高且心电图提示部分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紧急实施局部麻醉下的心脏冠状动脉造影(CAG),造影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TIMI血流0级(闭塞远端已无血流),情况危险,最终经过球囊扩张,顺利植入支架,之后造影显示病变处未见残余狭窄、夹层及血栓,患者心脏右冠状动脉远端血流TIMI3级(心脏血流恢复正常),成功抢救患者。
该院介入导管室负责人介绍,以往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如静脉输液、服药及卧床休息,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预后不佳,而传统的外科搭桥手术不仅需要全身麻醉,还需要气管插管、心脏停搏、体外循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需要更多天数住院康复。新型的介入治疗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据了解,介入治疗是解决群众血管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该院重点项目。该院先后派出多名骨干医护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并不定期邀请郑州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副所长邵磊教授来该院开展介入治疗,作为介入导管室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该院介入导管室装备有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DSA、监护仪、除颤仪和高压注射器等先进诊疗设备,能够满足各种介入手术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条件。
https://tt.m.jxnews.com.cn/news/1743493?app=jxt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