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name
NEXT
PREV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服务 - 中西医特色治疗 - 正文

中西医特色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

文章作者: 时间:2023-06-24 点击数: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教材《针灸治疗学》。

(1)以口眼歪斜发病为主要特点。

(2)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整额、闭目、露齿、鼓腮;

(3)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4)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1)急性起病。

(2)感冒受寒史,病初可有下领角或耳后疼痛。

(3)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低、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

(4)病变在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神经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病变在蹬骨神经上方时,可伴有听觉过敏。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则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外耳道与耳廓的疙疹及感觉障碍。

(5)无其它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二)分期诊断

1.急性期: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一般为7-10天。在急性期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症状会逐渐加重,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2.恢复期:发病1周到3个月以内。此期患者症状不会加重,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期,可以局部选穴。

3.后遗症期:一般是发病3个月到6个月以内。此期多针对面瘫的后遗症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一部分的后遗症,比如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症状。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为晨起突发口眼歪斜,额纹减弱或消失等。舌淡,苔薄白,脉浮。

2.风热侵袭证:见于发病初期,伴有发热,咽痛,耳后乳突部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阻络证:起病初耳后乳突部压痛,继则患侧脸面肿胀、口眼歪斜,还有耳内外及周围皮肤剧痛,可见疱疹,伴有患眼干涩、头晕等症,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

4.气血不足证: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全蝎、炒僵蚕、蝉蜕、赤芍、天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风热侵袭证

治法:疏散风热,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石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4.气血不足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汤加减。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以面部手法治疗为主。采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大鱼际揉法等推拿手法,对患侧面部先进行大鱼际柔法,放松面部,以红热为度,继而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阳白、太阳、四白、晴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颊车,重复4~5次,最后点按患侧攒竹、地仓、迎香、阳白等穴位,健侧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2.针刺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位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阳白 颧髎 太阳 地仓翳风颊车合谷

配穴风寒证配风池、列缺;风热证配外关、曲池;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浅配迎香;颏唇沟歪斜配承浆;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目合困难配攒竹、昆仑;流泪配承泣;听觉过敏配听宫、中渚。

方义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可疏调面部经筋,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部选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肢体远端的腧穴手法宜重。

(2)穴位贴敷法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0. 3~0. 6g,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大一粒,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做面饼,穴位贴敷,每日一次。

(3)皮肤针 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皮肤针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

(4)耳穴贴压法取耳穴(阳性反应点)眼、颊、肝、口、配额、神门、肾上腺。先将患侧耳郭以75%乙醇消毒,然后将伤湿止痛膏剪成0.5 cm ×0.5 cm大小,中间放一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敏感点上。嘱病人每日按压6次,每次2~3 min ,按压力度以耳郭发热、轻微疼痛为宜。3 d换贴1次,两耳交替使用,6次为一疗程。

3.针刀疗法:

(1)急性期患侧茎乳突前、后缘用针刀纵行切割及沿患侧面神经走行疏通松解,减轻面神经卡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2)恢复期沿患侧面神经及肌肉血管走行方向进针做小幅度摆动,加快局部血流和代谢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3)根据患者的症状,沿面神经分支寻找硬结、肌筋膜触痛点,用小针刀行铲剥治疗,通过解除粘连卡压,恢复面部神经、肌肉组织的条理和弹性,改善颈椎力学平衡,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椎动脉对面神经颅内段的供血等,促进面部功能动态平衡的恢复。

疗程每次治疗的治疗点数量视患者病情而定,如患者耐受能力差可分多次完成治疗。同一治疗点治疗间隔3~7天,不同定点可于次日治疗。一般4次为1个疗程,视患者病情确定疗程。

(三)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拔罐、艾灸、刮痧、放血、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

2.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

3.运动疗法

①当面部肌力在2级以下时,需要在治疗师辅助下,被动完成相应的动作,具体如下:治疗师应用手指贴于前额,被动辅助患者,言语提示患者做皱眉、抬眉等动作,使患者在被动辅助下完成上述动作;若眼睑闭合不全,应用两指贴于患者上下眼睑部,被动辅助患者,使患者能够完成闭眼动作;两手放于鼻翼两侧,被动辅助患者,使患者完成皱鼻动作;两手贴于嘴角处,做被动牵拉嘴角向上微笑的动作。②当面部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时,治疗师辅助患者做面部肌肉的抗阻训练,具体如下:两手反方向施加一定的阻力,做面部的肌力训练。20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4周。

4. 手术疗法

根据面神经损伤性质和程度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3种:

面神经减压术。该术式最为常用,适用于神经干完整、仅有鞘膜损伤

者。减压时即打开面神经骨管,去除碎骨片、血肿或炎性肉芽组织,切开水肿的鞘膜,使之充分减压。

面神经吻合术。适用于神经干部分横断者或有鞘膜撕裂者,占5例,即在面神经减压的基础上对损伤面神经行断端吻合,以防肉芽长入或神经瘤形成。

面神经移植术。用于神经干完全断裂且无法行端-端吻合者,本组有2例,移植神经选用耳大神经。

(四)护理调摄要点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面瘫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等,使患者抛开顾虑,积极配合护理。

生活方式指导:

(1)此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因这两季的气候较冷且变化无常,病人容易着凉以至生病,故要嘱咐病人局部避免受寒吹风。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护,面部注意保暖,用热水洗脸及刷牙,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早晚各一次。

(2)饮食宜清淡,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忌辛辣、坚硬、油腻、生冷食物。嘱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过度,特别是在急性期,同时避免用冷水洗脸,防止感冒,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