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name
NEXT
PREV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园地 - 正文

教学园地

“开卷有益,让人文照亮医路”读书活动文章精选——重症监护室的选择,《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文章作者:熊晓炜 时间:2022-07-12 点击数:

有人问:家人进了ICU,每天费用成千上万,医生说治下去最好的结果也是变成植物人,你会怎么选?要不要放弃?

这个问题,在医院里经常遇见,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避不开的问题,就像本书第一篇《选择》中,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赵医生和李医生的口述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终将有一天,我们都会面临这种抉择。

从医近二十年,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临床《三基》、《协和手册》;从内外妇儿,到实用内科学、实用重症医学,“披荆斩棘、勠力前行”。

在我看来,要如何选择,不必顾及他人的意见,主要是要考虑到患者本人和你自己的意愿。如果患者自己还有着清晰的思维或民事行为能力,应该尽可能尊重患者自己的决定。

但是,往往此刻的患者已经病情极其危重,甚至已经昏迷不醒,命悬一线了。比如那些突发大量脑出血、脑疝、昏迷的病人们。所以,这种抉择往往就落在了家属的身上。

我时常在抢救患者和家属谈话,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等待家属的决定。但是,就像上述所言,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抉择。放弃吧,他们心有不甘,万一有奇迹出现呢,而且舍不得。不放弃吧,又要面临人财两空的可能,又要面临自己不能承担的结果。更何况,家属们还要面临除了疾病之外的其他考虑因素。比如钱的问题,万一花了许多钱,最终人还是没有了,这些钱该不该花?这些钱该谁来花?比如舆论的问题,如果真的就放弃了,亲戚朋友们会怎么议论自己?如果家庭矛盾的问题,如果救了却换来一个植物人,以后谁来照顾?如果不救,很快人去世了,兄弟姐妹甚至叔伯们会不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在有些人看起来可能不是问题,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有时候,我会对家属说:“无论你现在做什么决定,你要知道自己做的决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且自己能不能承担这个后果?最主要的是,在若干年之后,当你再想起今天做的这个决定时,你会不会后悔?”这个时候做的决定,大多数并非单纯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家属狠心对患者不负责任。而是,扪心自问,你这样做自己会不会后悔?

在患者的寿命长短和人格尊严之间,如何做一个恰当的选择,要做到这些太难了。所以,很多人都会纠结,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我们医务工作者既然选择了医学,那注定是选择了奉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怨无悔。